吹管乐器

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历史悠久,中国河南曾出土约七千年前的骨笛,是世界上最早的笛。民族吹管乐器富有民族特色,具浓郁的地方色彩,在民族乐团中常担任主奏和独奏。吹管乐器能自如地演绎点线结合的音乐旋律,有丰富多变的艺术表现力。中国民族吹管乐有着庞大的家族,包括以簧片或哨片发声的管乐:活簧乐器﹣笙、巴乌、葫芦丝,双簧乐器﹣唢呐、管,及不以簧片或哨片发声的管乐:笛、箫、埙。

笙是自古至今沿用着的一种吹管乐器,古时的大笙称为“竽”,小笙称为“和”,早于甲骨文及《诗经》等上已有“和”的记载。而历史上最早记载于1740年和1777年,更由Johann Wilde和Pere Amiot 把笙带到欧洲。笙能同时演奏和弦及多线条音乐,而且吹吸同音,十分巧妙。
现在我团多使用加键笙高音笙、次中音抱笙和低音抱笙。由于键笙、抱笙半音齐全、转调方便、音色和谐等特点,因而取代了前述的传统笙。

唢呐

唢呐为早期由波斯传入中国的乐器,约在公元前三、四百年的两晋时期,已在新疆拜城一带 (古称龟兹) 流传,在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窟壁画都有着唢呐的造形图象。唢呐靠着震动芦苇制的哨子而发出乐音,近年也发展出加键中音唢呐、加键次中音唢呐、加键低音唢呐等,以弥补民族管弦乐团中中低音声部的不足。

笛约有七千年历史,最早被发现的笛为贾湖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。笛(如图)种类按其长度及音域分成小笛、梆笛、曲笛及新笛等,近代也有发展出十孔笛及加键笛等。笛其设有一个膜孔,用一片芦苇膜盖住,使其音色更为独特,我团也会因应着音乐上的处理,有时也不粘贴笛膜演奏,取其音色纯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