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拨乐器

中国弹拨乐器是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,种类多种多样,音色丰富多彩,艺术表现力很强。
弹拨乐器大都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,并有较强的节奏表现力。按照演奏姿势与形制,可以分为:(1) 抱弹的弹弦乐器,如琵琶、柳琴、阮等;(2) 平置弹奏的弹弦乐器,如琴、筝等;(3) 打弦乐器,如扬琴。

扬琴

击弦乐器。又名洋琴、打琴。起源于波斯,明朝年间 (1368-1644) 传入中国。琴身呈梯形,两侧安装弦轴,弦钉,张钢丝弦,另置钥匙调节音高。双手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。音域可达三至四个八度。

古筝

拨弦乐器。公元前二百年流行于南中国,六世纪以后成为演奏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。十九世纪中叶以来,古筝有了很大的发展。筝面置二十一弦,弦距均等,弦下设撑弦柱,每弦一柱,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,定准弦音。古筝是少有的可以双手演奏的乐器。

琵琶

弹拨乐器。琵琶大约起源于中亚地区。半梨形音箱,由两种不同木质构成,琴颈向后弯曲,用象牙或骨来装饰,琴面上设四弦六相二十四品位,可奏十二个半音,转十二个调,用指甲或义甲拨奏。

柳琴

弹拨乐器,又名柳叶琴。形似琵琶而小,通体长约65厘米。有二至三转,张丝弦,七至十余个品,用拨子弹奏,是苏北、鲁南一带柳琴戏及安徽泗州戏的主要伴奏乐器。经改革後,改为四轸,四弦,有二十四至二十八个品位,按半音排列,便于转调;将丝弦改为尼龙缠钢丝弦,扩展了音域,增大了音量。是民族乐团高音声部的重要乐器,也用于独奏。

中阮

弹拨乐器。据东汉傅玄《琵琶赋》序载,是当时人参照琴、筝、筑、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。圆形音箱,直柄,十二品位,四弦。晋人阮咸善弹此器。南京西善桥六朝墓出土竹:林七贤砖刻画中有阮咸演奏图象,其形制与现代的阮大体相同。古称秦琵琶或月琴。唐武则天时,发展为十三品位,称为阮咸。现经过改革,品位增加到二十四个,并扩大了音量。有大、中、小三种形制。常用的有大阮和中阮两种,是器乐合奏、伴奏中的重要弹拨乐器。演奏者吸收、借鉴琵琶、月琴等乐器的指法,使其技巧不断丰富,亦用以独奏。